版式设计:张芳曼
核心阅读
东西部地区的学子共同聆听同一课程,国内外学生同步参与交流讨论,“人工智能+”课程在众多高校中崭新推出……教育数字化带来了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一根网络线缆消除了数字间的差距,数字技术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数字化技术持续革新着传统的学习环境,一个数智化时代的全新教育体系正在迅速形成。
全球学生同步参与的智慧课堂长什么样?近期,在2024年的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盛会上,一种名为“人工智能助力下的计算生物教学”的典型应用模式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模式生动描绘了未来课堂的景象:学生通过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进行蛋白质结构的预测和病毒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系统实时监测并分析数据,迅速生成学习进度报告,同时提供精确的学习行为反馈。
教育数字化成为推动教育进步、拓展教育新领域及培育教育新优势的关键途径。截至目前,我国已构建超过30个各类在线课程平台,上线慕课数量超过9.7万门,注册用户数达到4.83亿,参与学习人次累计达13.9亿,在校生通过慕课获得学分认定的人数高达4.4亿,慕课数量及学习人次均位居全球首位。
永远在线的“金课堂”
自2024年春季学期开始,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学子们迎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进入东南大学的“国际工程风险智能预警与应对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线上完成包括工程实时混合模拟实验、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工程采购模拟以及综合性专业设计在内的多项实验教学任务。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中,实验课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于一些位于中西部的高校而言,开展实验课程面临着成本高昂、周期漫长的实际问题。这导致实验课程的实施遭遇了诸多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线教育方式展现出了其显著的优点。陆金钰英语培训,东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指出,该校近阶段与中西部地区的多所高校合作,共同建立了专业在线实验室,并实现了全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这些举措为中西部高校的师生们进行沉浸式实验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必要保障。
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学英语,加速优质教育资源的挖掘、传播与共享,网络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借助以慕课为代表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英语辅导一对一,‘慕课西部行计划’的实施,为众多西部高校解决了诸多紧迫问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负责人表示英语,自“慕课西部行计划”启动以来,西部高校已享受到20.7万门慕课和在线课程的服务,东西部高校共同推进了936万次混合式教学活动,西部高校教师接受了197.8万人次的慕课培训,参与学习的人数累计达到了5.93亿。
一根网线消弭数字鸿沟,一个平台汇聚海量资源。登录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众多精品课程映入眼帘:南京大学的“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引领学生们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揭示世界的多姿多彩;山东大学的“音乐导聆”课程,解析古今中外的音乐名著,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南开大学的“中华诗词之美”课程,让学生们领略诗词中的韵律之美与丰富内涵……
目前,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已推出3.1万门优质在线课程,累计有7.8万名教师参与授课,吸引了超过1682万用户访问,用户遍布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相关负责人强调,他们将继续打造一个高质量、集成化的资源体系,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营造多样化、沉浸式的教学环境,确保“金课堂”始终在线。
“人工智能+”革新教育
复旦大学开设的“AI赋能的语言分析和语言习得”课程仅进行了一周,而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学生楚薇薇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门课程,她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成功构建了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学习环境。
我运用编程技术对句子进行依存句法分析,使计算机能够自主识别句子中词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明确句子的语法构造。楚薇薇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英语辅导一对一 数字化浪潮下,如何刷新学习场景?,“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语音学家,也能仅凭波形推测出说话者具体说了什么。”
2024年秋季学期伊始,复旦大学正式启动了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建设工程,并推出了超过100门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陈焱,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展望未来时表示:“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三个全覆盖’,即人工智能课程将惠及所有学生,‘人工智能+’教育将涵盖所有一级学科,而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将普及至所有专业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近期,众多高等院校纷纷投身于“人工智能+”教育模式的改革实践,从培养方法、教育模式、管理体系以及支持体系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提交一段程序代码并提问,该智能系统不仅能提供问题解析,还能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这一功能由北京邮电大学研发的“码上”智能编程教学平台所具备。借助该平台,学生们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地享受到“一对一”的编程辅导,而教师们则能够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复杂问题进行补充解答英语辅导一对一英语辅导一对一,并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详尽的统计与分析。
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持续创新,不断优化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带来了更为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学习体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相关负责人指出,教育部已发布18个“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的示范应用案例。未来,教育部将持续助力具备条件的高等学府加强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建设,并促进通用大模型以及针对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模型的研究与培养,从而为人工智能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数字成果“跨山越海”
以包容的心态展示我国慕课及网络教育的成就,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以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迈向世界舞台。
自2020年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正式组建以来,借助联盟秘书处的支持,我国成功开设了380门次具有全球融合特色的慕课课程。此举促进了23个国家共计48所世界知名大学的学分互认工作。同时,联盟还推出了针对全球人类共同命运重要议题的英文公开课,吸引了全球超过3000万人次的学习者参与。
云端之上,中外师生齐聚一堂,实现了知识的跨越山海的传播与文化的交流。“众多来自不同国度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这有助于他们拓宽视野,丰富思维。”唐晓阳,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主任英语辅导一对一,在谈及“全球化中的伦理问题”课程时表示,“我们期待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到这种全球融合式课程中来,以此推动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
本届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揭晓了《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4)》以及“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2024)”。该发展报告集结了来自16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95个案例,呼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强大潜力,共同打造更具弹性和可持续性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发展指数由数字化育人、数字化办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保障这四个一级指标构成,它包含了10个二级指标和17个具体测量指标,覆盖了94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数字化发展数据,为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科学和精确的决策依据。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推动下,高等教育正迅速迈向智慧教育的新时代,标志着智慧教育的开端已经到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指出,期望与全球各国的高等学府共同合作,致力于稳固智慧教育的基石、拓展智慧教育的思想内涵、革新智慧教育的教学方式、打造智慧教育的生态系统,旨在为塑造一个更具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数智时代高等教育体系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