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着“学英语到底有没有用”这个话题,网上一直吵不休。
不上网不知道原来这么多人对“学英语”这件事存在很大的质疑。
原本的想法相当直接,既然教育体系如此规划,那就表明学习是有其必要性的,这难道还需要置疑吗?
部分网友的建议:
总结了一下反对学习英语的网友们的一些建议:
1、传统文化优先,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没学明白,学什么英语?
英语源自西方,并非我们的母语。将其列为三大主课之一,是否显得过分推崇外来文化,有失本土语言的尊重?
3、英语学习有什么用?大学毕业根本就用不到。
大致上可以归结为这三点:以爱国之名,对英语提出质疑,认为它毫无价值,主张转而学习中医、武术以及我国传统文化。
谈及高中语文,部分网友提出疑问,觉得研习古诗词和文言文并无实际价值不要学英语,毕业后似乎派不上用场,这或许是一种普遍现象。
首先需要探讨的是,这种思想与清朝晚期统治者的理念是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瞅着眼熟吧,基本就是一个套路。
此时,便有人站出来反驳:那时的状况怎能与今日相提并论?如今,我国已然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国。
这个……国家实力雄厚,民众生活富足,然而,关键科技和医学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究竟掌握在何人之手?
领导人对情况了解得更为透彻英语学英语,因此大家不要再总是心生不满,既然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安排,自然有其合理的理由。我们仍需不断进步,努力学习,努力缩小与他们的差距。
其次,学习英语并非盲目崇拜外国,为何如此轻易且表面地给它贴上这样的标签?周总理精通六种语言,在许多外交场合甚至无需借助翻译。
格局在哪里呢?难道连“知己知彼”的道理都不知道吗?
第三点留到后边细讲。
老院士振聋发聩呼吁学习英语
面对这一难题不要学英语,何祚庥老院士情绪激动地回应道:“我国自然科学整体处于落后状态不要学英语,你却不去努力学习他人的知识。自然科学领域普遍使用英语,俄语又有何用?至于法文,更是鲜有人问津。”
其言外之意在于,鉴于英语的重要性,加之我国相对的落后状态,我们必然需要学习,并且要认真学习,若不认真学习,又怎能迅速缩小与他人的差距呢?
“科研者学就行了,普通人没有必要”
网络中普遍存在一种看法:英语对于大众来说并无实际价值,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却至关重要,因此,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应当学习英语,并且最好从大学阶段就开始。
为什么这个设想不可行?
语言学习若能尽早开始,自然更为得心应手。然而不要学英语,成年后再去学习一门全新的外语,尽管仍有可能掌握,却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等到真正需要运用这门语言时才开始学习,那只能说时机已晚。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又哪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研究专业知识呢?
小学三年级便开始学习英语,课程内容相对基础,而我们之前则是从初中阶段才开始接触英语。之所以将学习时间提前至三年级学英语究竟有无用?老院士发言引关注,网友反应成焦点,主要是基于对孩子语言学习能力的考虑。
越小接受越容易,挤占其他学科的时间越少。
即便退一步考虑,假如真的像某些网友所言,谁需要谁就去学习,完全废除英语教学,那么这无疑会给众多普通家庭带来额外的经济压力。要知道,中国家长们普遍抱持着“我不相信我的孩子做不到,既然其他孩子可以做到,我的孩子同样可以做到”的心态。此外,他们还秉持着“预防为主”的原则,既然未来可能会用到英语,那么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基于这样的观念,学习英语的成本自然会大幅增加。
结语
去年发生在小外甥女身上的真实的经历,还挺让人感慨的。
她听闻了同学母亲所言,得知今后考试将不再涉及英语科目,于是便自行放弃了英语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彻底不再学习这门语言了。
模拟考试中英语的个位数成绩让她妈妈非常生气,而她却理直气壮地辩解英语培训,声称中考根本不考英语。
若英语真的变得不再重要,那么国家便无需继续投入人力和物力,让青少年继续学习这门语言。这样的道理,相信大家都能轻易明了。
既然未曾采取那样的行动,这就表明了一个事实:经过深思熟虑,英语仍然是不可以舍弃的。
英语学习目前仍需进行,短期内取消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关键技术转移到我国,届时全球都将不得不学习汉语。
踏实学吧,多掌握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