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峡时报》于6月1日发表的文章提出新加坡媒体发问:新加坡英语会被Z世代遗忘吗?,在新加坡,若想打破家庭聚会的尴尬气氛,或者激活沉默的聊天群学英语,谈论政治和美食都是不错的选择。然而,更佳的讨论话题则是——新加坡式英语。
新式英语吸纳了马来语、闽南语、潮汕话、泰米尔语等多种语言特色。围绕它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它究竟是社会的纽带还是交流的障碍?语码转换是否真的像支持者所宣称的那样流畅自如?
在争论中,双方立场鲜明:一方是坚信英式英语的“正统派”,即便在2015年新加坡国庆庆典上出现了以新式英语为主题的花车,他们依然坚持要消除这种语言;另一方则是新式英语的过度使用者,他们的表达方式让人质疑他们是否还记得如何正确地构造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
社交媒体上新加坡学英语,内容创作者们对于新派英语的即兴创作引发了我许多思考。比如,有人上传了解读新加坡口音的短视频,也有人通过视频来戏谑我们这里的独特发音。在这些内容中新加坡学英语,有一个名为“被遗忘的新加坡式英语短语”系列的视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还记得“agaration”(估测)这个词呢?还能用“花样繁多超过羽毛球”这样的比喻来调侃吗?一位同样观看了该系列的X世代朋友忧心忡忡地表示英语,在他眼中,一些新颖的英语表达正逐渐被年轻一代所遗忘。
新加坡式英语真的正逐渐消失吗?我开始着手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据“被遗忘的新加坡式英语短语”系列视频的创作者透露英语培训,他的作品在众多二十多岁新加坡学英语,甚至更年轻的学子中颇受欢迎。
我与几位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的Z世代朋友的交谈让我感到格外振奋——他们随口就能说出“bao toh”(背叛)、“chio bu”(美女)等流行的词汇,这充分展示了新式英语的勃勃生机。
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年轻人群体中涌现出了新式英语的“守护者”。这位名叫丹尼尔的26岁青年,花费了6个月时间,成功打造了一部收录了近3500个词条的新加坡式英语在线词典。这部词典不仅包含了词源、定义,还提供了用法说明。丹尼尔将新式英语形象地比喻为“声音的图书馆”,并强调这种语言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词典内收录的诸如“paper”(表示易碎)等游戏用词,堪称年轻群体对现代英语所作出的创新性贡献之一。
即便某些旧词汇已经不再受到青睐,新潮的英语却难以迅速消失。年轻一辈并未如某些忧虑者所断言的那样易受伤害,他们正以独特的方式传承着这一文化遗产。(作者:巴万·贾伊普拉加斯新加坡学英语,译者:林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