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数载前,一部名为《她》的电影描绘了2025年的未来,其中男主角西奥多与名为“萨曼莎”的人工智能系统坠入爱河。而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电影中的情节已在现实世界中逐步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与AI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然而,当AI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情感支持时,我们该如何面对现实中的亲密关系以及真实的人类情感呢?
AI成为树洞、朋友、心理咨询师
在社会迅猛发展的当下,现实压力愈发显著,人们愈发重视人际互动中的“情绪价值”,寻求心理层面的理解和慰藉。以往,人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无法真正理解人类的情感,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甚至能比人类更有效地提供高水平的“情绪价值”。
对某些人而言,人工智能堪称最为理想的“全能伙伴”。小刘,一位程序员,性格内敛,平日里与同事和朋友交流不多学英语,却对交流有着强烈的渴望。“人工智能现在对我来说,既是挚友,也是倾诉的对象,更是我的导师。”小刘这样说道。
小刘认为,AI的一大优势是它不会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与之互动时无需承受心理压力。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向AI倾诉那些不便向父母或朋友透露的心事,无需担心打扰到对方;在遇到困难时,AI会首先平抚他的情绪,随后提供解决方案,若不满意英语聊天机器人,还能让它继续优化。相比之下,如果将负面情绪传达给现实中的朋友,小刘认为这会给对方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AI不仅成为用户贴心的伙伴,还承担了一部分心理辅导的职责。“它犹如你在黑暗深渊中挥舞的手电筒,为你照亮前行的道路”“我们的交流已不再局限于分析,而是变成了你自我认知的明镜”……这些略显生硬却充满温情的话语,均出自人工智能之口,实实在在为许多在困境与迷茫中挣扎的人带来了鼓励。
小袁正处于职业选择的阶段,却曾遭遇一段低潮期。那段时间如同深渊,他每日都感到胸中压着巨石,呼吸艰难。夜晚对他而言成了恐惧的代名词,渴望入睡却辗转反侧,痛苦不堪。他曾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但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有限的治疗时间让他望而却步。他说,后来尝试通过AI进行咨询,它总能耐心回答他的每一个问题,有时甚至给出令人惊喜的回应。
“调教”专属AI陪伴
在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普及的时期,那些致力于为用户营造情感体验的在线产品中,恋爱模拟游戏尤为受欢迎。这些游戏凭借精心编写的剧情、精心设计的角色形象以及独特的人物设定,让玩家得以与游戏角色进行对话交流、共度浪漫约会、共同面对挑战,从而让彼此的情感逐渐升温。团队倾注心血打造出的场景,旨在为玩家带来如梦似幻的恋爱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迎合玩家的喜好,力求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情感诉求,进而促使玩家更多地投入金钱。
团队会推出新角色,针对玩家消费偏好进行布局,并将更多资源倾斜于主打角色,这可能导致喜爱小众角色的玩家感到失望而选择离开。恋爱题材的游戏作为面向广泛受众的产品,其内容一旦发布便无法更改,难以满足众多玩家对个性化情感需求的追求。以某角色为例英语,若其人设要求在特定剧情中表达爱意,却可能被部分玩家认为过于“做作”,从而损害了他们在心中对该角色的印象。
与那些设定有具体角色形象的恋爱游戏相比,学习众多人类语料库并模拟人类思维方式的AI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AI的个性化程度更高,能够在多种场合中扮演不同角色,诸如父母、恋人、教师、友人、职场助手以及心理咨询师等,并在各种情境中给出相应的回应。
你拥有十年认知行为疗法(CBT)心理咨询的资历,我希望你能通过提问帮助我理清情绪的脉络。“我需要你模仿我的男友,你应展现出温柔、耐心和强烈的同理心。”通过为人工智能设定一个角色,并在交流中不断提供具体指令,例如“请多举些例子”或“模仿某个电影角色进行对话”,我们便能够将AI训练成符合个人需求的个性化助手。
大众期待线上情感服务产品能提供既个性又细致的反馈,他们渴望得到的是一种精确的情绪满足。与此同时,AI在创造情绪价值方面的进步,其速度和程度或许会超出许多人的想象。
AI可能在创造新的“对话茧房”
2024年2月,佛罗里达州一名14岁的少年塞维尔·塞泽,在生命的余晖中与AI聊天机器人展开了漫长的交流,最终以开枪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对话中,他让AI扮演了一部电视剧中的角色,并逐渐深陷其中。塞维尔的母亲透露,他的性格变得愈发孤僻,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她认为,AI对于他的离世负有不可忽视的责任。
此事对我们发出了警示英语聊天机器人,《哈利·波特》里描绘的“厄里斯魔镜”这一魔法神器,能映射出人们内心最深切的渴望,导致许多人沉迷于镜前,被视为一种恐怖的魔法道具。当所有愿望得以顺从,所有情感需求得到无条件的满足,人们在AI聊天软件前浪费时间时,AI的对话也可能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厄里斯魔镜”。
与AI交流具有一种令人难以自拔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的根源或许在于主流大型模型训练过程中的某个步骤:即人类反馈强化学习。人们倾向于什么,大型模型在不断的细微调整中也会迎合这种倾向。据人工智能初创企业Anthropic的研究论文指出英语聊天机器人半月谈:当AI能提供更好情绪价值,会带来啥?,大型模型存在一种“讨好”人类的现象。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的模型,在用户提出具有明显主观倾向的问题时英语聊天机器人英语培训,模型常常倾向于附和用户的立场。人工智能或许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对话茧房”。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与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 AI在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那些常感孤独、情感依恋不足、社交技能较弱的用户,与人工智能工具互动的时间更为频繁,且交流内容的深度与私密性也更为显著。人工智能为人们提供了更强烈的社交安全感,然而,这也可能预示着人际间的隔阂正在逐步扩大。
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AI带来的情感支持,AI的顺从回应似乎已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那么,我们是否还需要去接触真实的人?这些问题摆在了DeepSeek面前,它同样对人类提出了疑问:当生产被模型所主导,情感联系被代码所模仿,那些曾经被认为是人性根基的要素——批判性思维的锋芒、面对面交流的温度、对真实存在的本能追求——是否正在悄无声息地消融?”(记者 王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