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来自河南洛阳的郭桂兰女士,她今年已82岁高龄。自2007年开始,郭桂兰女士便投身于洛阳牡丹广场的英语角活动,起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孙子张泽(化名)练习英语口语。如今,张泽已成长为北京某高校口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郭桂兰女士,这位闲不住的老人,也渐渐成为了英语角的核心组织者。
奶奶从参与者变成组织者
洛阳西部涧西区坐落着牡丹广场,那里每周日上午十点至十二点会举行英语角活动,每周六则有定期的英语演讲和沙龙,此外,还不时举办针对小学生的英语演讲竞赛。
在几乎每一场活动中,都能看到一位老奶奶忙碌的身影。她短发整洁,神采奕奕。提及这位被大家熟知的“Winnie奶奶”,英语角里无人不晓,然而提及她的本名郭桂兰,却有人好奇地询问:“这是哪位?”张泽向北青报记者透露,自他5岁半起,每周日上午,奶奶便带他去英语角练习口语,这一习惯持续至小学六年级。在英语交流角,他被人亲切地称呼为“Winnie”,而郭桂兰则被昵称为“Winnie奶奶”。
牡丹广场的英语角英语口语角,这一历史悠久的活动,是由工程师李兴业在1979年创立的,至今已经走过了45个春秋。经过一段时间的参与,郭桂兰逐渐从一名普通参与者成长为活动的组织者。相比之下,张泽在进入中学后便减少了参加英语角的频率,而郭桂兰则自那之后便持续了十几年的义务活动组织工作。2017年英语口语角,李兴业以95岁高龄离世,郭桂兰随后接过了他的接力棒,继续传承这一传统。
孙子成英语口译专业研究生
张泽向北青报记者透露,在那个英语角,不仅有本国同胞,还有不少来洛阳工作、旅游的外籍人士。那时的张泽年纪尚幼,刚开始与生人交谈时,他难免感到些许胆怯。然而,郭桂兰总是耐心地给予他鼓励,告诉他“别害怕,没关系”。张泽回忆说英语培训,“英语角里的那些人并没有把我当作孩子,他们总是蹲下来,用耐心和平等的态度与我交谈。”郭桂兰常常将复读机夹在腋下,记录下白天的对话内容。到了晚上,她会在休息前将录音播放给张泽听,以此来强化他们的练习效果。
在众人的引导、激励和同行中,小张泽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小学时期起英语口语角,他不止一次地参与了“希望之星”英语竞赛,并且取得了河南省冠军以及全国优秀奖项等多项荣誉。
张泽提及,早年参与英语角活动不仅为他奠定了坚实的英语基础,而且使他勇于与人交流。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选择了英语专业,并最终成功保研至北京某高校的英语口译专业。对此,郭桂兰感到无比自豪。
看到大家进步觉得很开心
尽管参与英语角并策划活动已有十数载,然而现在郭桂兰仍旧仅能听懂,却无法开口。她提及,自己早年所学为俄语,未曾接触过英语。自从加入英语角,她便投身于活动的组织工作洛阳82岁奶奶义务组织英语角,助力大家英语交流学英语,以致于无暇他顾,无法专注学习。
郭桂兰自担任英语角的组织者以来,已有数千人参与了相关活动,她对于看到大家在活动中取得显著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
陈兰,化名,过去是位中学英语教师,自十年前便投身于教育培训行业。她留意到牡丹广场的英语角会定期举办演讲活动,并邀请英语教师和外教担任评委英语口语角,而且这项活动完全免费。“这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锻炼平台。”陈兰这样评价道。
陈兰着手引导学生报名参加比赛。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每日对着镜子勤练,将录制的视频发送给我,寻求指导。我的孩子性格较为内向,却也加入了竞赛行列。起初,他在台上显得十分紧张英语,但随着不断的练习,他逐渐能够自信地发表演讲。这些都是他们通过参与比赛所获得的成果。陈兰如此说道。
退休之前,郭桂兰曾在一家照相馆任职。而今,众人聚集在英语角畅谈,她便为众人留下影像。偶尔,家人也会劝她休息。“我已82高龄,却仍想积极参与各类活动。”郭桂兰面带微笑地回应。